永恒有多久?
在时间的尽头有座钻石山,这座山有两英里长,两英里宽,两英里高;
每隔一百年有一只鸟飞来,用它的嘴来啄山,然后飞走。
等整个山都被啄掉时,永恒的第一秒就结束了。
现在,永恒已过去一秒。
不过,永恒的第二秒会更加漫长。
当钻石山被啄尽,新的钻石山便出现了。和前一座山不同,它庞大得无边无际。
如果时间尽头有物理规则存在,这座钻石山只会立刻变成一个宇宙般庞大的黑洞。
它的长宽高,相当于从第一只鸟飞来,到钻石山被啄尽所经历的年数这么多的英里。
同样的,每隔这么多年数,都有一只鸟飞来,用它的嘴来啄山,然后飞走。
等整个山又一次被啄掉时,永恒的第二秒就结束了。
第三秒、第四秒……
此后永恒的每一秒,出现的新的钻石山,长宽高都与第二秒的规则一样,相当于至这一秒时,已过去的总年数。
而下一只鸟飞来的时间间隔,也如是。
钻石山被不断啄掉。
不知不觉,已经是第六十次了。
现在,永恒已过去一分钟。
从这时开始,时间规则变得有些非比寻常。
第六十一秒似乎过得实在太慢。
不对劲,如果按照之前的规则,这个时候已经是第一百秒了吧?
但永恒一动不动。
一千秒。一百万秒。
一动不动。
……
过了多久了?
嗯,永恒的第一分钟共有多少年?
第一分钟相当于六十秒。
第二分钟的第一秒,似乎正好相当于在第一分钟规则下,经历的总年数这么多秒。
到了第二分钟的第二秒,又相当于在前一秒规则下,经历的总年数这么多秒。
第二分钟第三秒、第四秒……
到了第三分钟,时间规则再次突变。这一分钟经历的时间,变为了在第二分钟的递进规则下,本该是第总年数分钟时达到的时间。
第四分钟,又变为了在第三分钟的递进规则下,本该是第总年数分钟时达到的时间。
第五分钟、第六分钟……
第六十分钟……停下来。
直觉告诉我们,就这样循环往复下去,在第六十分钟一定会有新的事件出现。
现在,永恒已过去一小时。
唔,为了方便,把现在已经经过的时间设为H1年。
这又是一个新的节点,目前为止,已经是第三个了吧?
在永恒的第一个小时,时间被划分为秒、分钟、小时,这三个时间节点。
很凑巧地,第二个小时共有H1个时间节点,正好相当于第一小时经过的年数。
第二小时经过的总年数计为H2。
第三小时共有H2个时间节点,总年数计为H3。
第四小时共有H3个时间节点……依此类推,每多一个小时,H后面的数字就多1。
直到第二十四小时,一天就这样结束了。
现在,永恒已过去一天。
前一天的二十四小时,永恒得到了约H23个时间节点。
经过的年数达到了D1年——这是这漫长一天岁月的总时间。
新的一天开始了。
它的第一个小时,就已经仿若无穷无止一般。
因为,H后面的数字变为了D1。
HD1个时间节点有多久呢?不知道……
永恒的第二十五小时,经历悠久的D2年后,终于走到了尽头。
再之后,第二十六小时,H后面的数字变为了D2。
……
永恒的第四十八小时,经历悠久的D24年后,终于走到了尽头。
第四十九小时,到了第三天——H后面的数字,变为了HD24。
套娃嘛?
它被定义为,当有超过一个H时,每多一个H,每个时间节点都会被细分一次。
比如HHD24,就是将D24个时间节点,每个细分一次。
细分之后,第一个时间节点下面,会分出到细分开始之时,经过的总时间个的节点。
第二个时间节点下面,会分出走完第一个时间节点,所耗费的总时间个节点。
比如,第一个节点之下,分出了节点1.1、1.2、……1.D24。
第一个时间节点耗费了x的总时间。
第二个节点分出了2.1、2.2……2.D24……2.D24x。
依此类推,D24个时间节点,每个被分成了难以想象的份数。
第四十九小时过去,经历的时间达到了D25,它又被放在了H之后。
此后每个小时,这个数字前面都会增加一个字母H——引申出了第二次细分的情况。
第五十小时开始时,H的数量+1,这意味着我们要进行两次细分。
当细分两次后,像1.1这样的节点之下,又分出了节点1.1.1、1.1.2、……1.1.D25。
第1.1个时间节点耗费了x的总时间。
像1.2这样的节点之下,又分出了1.2.1、1.2.2……1.2.D25……1.2.D25x。
重复这个过程D25次,在这之后,才是第二个时间节点的2.1.1、2.1.2……
已经难以想象总计D25个时间节点的数量了。
而且现在H的数量好像才3个呢。
那么,如果此后每经过一天,H的数量突变为当前经历的总时间个呢?
比如第四天,H的数量为……
呜呜,写不出来。
不如说,真的还能数得清现在有多少时间节点,经过了多少时间吗?
为了防止淡忘,我们把第四天时的这两个数据,表示为新的时间节点数H(1)和总时间D(1)吧。
对于H(1)和D(1),规则与对H和D是不变的——它已经足够复杂。
每一小时继续在前面增加一个字母H,H的规则如上所述,而每一天H的数量都会突变为总时间。
突变之后,它都能表示为一个新的数量,只要把括号里的数字+1就可以了。
第五天是H(2),第六天是H(3)……
如此反复——终于,当得到H(26)和D(26)时,第三十天的午夜已经降临。
现在,永恒已过去一个月。
一个月是三十天还是三十一天?
感受到第三十一天又开始变得悠久,这个问题会有答案的。
仍然防止麻烦,我们将不断变化的总时间简写为T。它可以表示为截止事件发生时,已经经过的总时间数。
再也不需要打总时间这三个字了!
然后,将D(26)换成M,代表过去的第一个永恒月经历的时间。
这一天的第一个小时,分出的时间节点数,从H(26)变为了H(H(M))。
也就是说,括号内的数字突然从一个两位数变成了H(M)。
再数一数括号的层数,唔,现在是两层。
然后在第二个小时,括号直接变为了M层。
看起来每个小时都在飞跃无穷无尽的时间!
为此去想一个方法来表示时间,是很让人苦恼的,那就简单地把新的时间节点数与年数,表示为H+和M+就好了。
现在加号数量是一个。
第三个小时,加号数量变为了M+个。
而且是在每增加一个加号,括号都会嵌套T次的情况下呢。
……
好像也不见得简单。
新的符号×号代替了+号,以继续简化这个数字,但每个小时,旧的符号都会突变为T个。
第四个小时,第五个小时,符号开始一个个迭代换新,比如^,↑,→…
它们平静地一个个出现着,直到第三十二天黎明,符号从第23个,跳到了第T个。
……烦死啦!
由于多元宇宙里实在没有更多符号可用,总时间个的一阶符号被化为了一个朴素的二阶加号。
再到第三十三天,符号的阶数变为总时间阶。
第三十四天,已经被穷尽的符号们似乎不太甘心,它们的阶数,开始自主地依照总时间来细分起来。其规律与时间节点的规律一致,从一次细分,两次细分……
直到第二个永恒月结束,它们一次性细分了T次。
第三个永恒月的第一天,符号们的暴力增长引发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坍缩。
永恒留下的废墟中,除了那座钻石山,便只剩下了一个超符号。
而后,时间节点数与符号阶数开始重新生长…
那个古怪的超符号,没有人知道它到底代表什么,只能先将它放在一边。
这一天好漫长,距离大坍缩已经经过了不知多久。
假设大坍缩的现象是每过一定时间发生的,那么现在,恐怕大坍缩已经发生了相当于前两个月总时间的次数。
当这漫长的一天过去,超符号的右下角,多了一个最普通的加号。
诶?时间继续流逝下去,超符号还会继续变化吗?
好像是的,但这个现象也并不是每过一定时间发生的。
在右下角多出第一个加号之后,超符号又漫长地陷入沉寂。
如果不是第二个加号终于出现,永恒的造物一定会以为这个超符号什么用都没有,而愤怒地把它抹掉。
假设生成加号的时间恒定,那么生成第二个加号的时间,足够生成T个第一个加号。
参考之前的定义,这个T是生成第一个加号需要的时间。
很显然,规律是,后一个加号生成的时间,等于T个前一个加号生成的时间。
这个T是生成前一个加号需要的时间。
二十四个小时后,加号数量增加到二十三个。
第三个永恒月的第二天,第T个加号被生成了,它需要T个第(T-1)个加号。
这个T是生成第(T-1)个加号需要的时间。
第三个永恒月的第三天,第T个1.1阶加号被生成了……
再跨越每个细分,经过了一番努力。
到第四个永恒月开始,第T个T阶符号被生成了。
这个T阶符号比起第一次大坍缩时的那个,已经高到不知道哪去了!
而这时,第二次大坍缩启动了。
所有的符号,变成了一个超符号2。
似乎随着大坍缩次数的增加,超符号的阶数也在增长。
第四个月第二天,在进入第三次大坍缩后,第二超符号并没有变成超符号3,而是……生产出了一个普通的超符号。
这又在搞什么!
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,永恒的造物不断地开启大坍缩。
大坍缩在不断启动,每次启动,这里都会多出一个普通的超符号。
呜呜,早点结束吧。
到了第四个月的第三天,大坍缩在相对短的时间尺度之内,一次性发生了T次。
现在,普通的超符号数量超过了T个,然后归零了。
超符号2从一个变成了……两个。
现在,超符号的作用初见端倪。
显然,超符号可以生产T阶符号,并在一定时间后,进入大坍缩。
大坍缩所需的符号阶数,等于上一次大坍缩的时间T阶。它能将这些符号化为一个超符号。
大坍缩之后,如果有T个超符号,那么它们升为一个超符号2。
否则,普通超符号的数量增加一个。
如果有T个超符号2,那么它们升为一个超符号3。
否则,超符号2的数量增加一个。
看起来很快就能将超符号推进到超符号T。
永恒的造物这样想着,然后打出了GG。
为什么时间这么长啊!
第四个月的第四天,现在有两个超符号2,T个普通超符号。
此时,T个普通超符号堆积在最后面。
又一次大坍缩,普通的超符号全部消失了,看起来超符号2会增加一个。
然而没有,出现的又……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超符号。
但与之前不同——位置不一样,它没有出现在那两个超符号2的后面。
而是出现在了……两个超符号2的中间。
第四个月的第五天,又有T个普通超符号堆积在最后。
坍缩之后,它们再度消失。
在两个超符号2的中间,又多了一个普通的超符号。
诶?有点像数字进位一样。
永恒的造物觉得刚才的理解有问题,当普通的超符号达到T个时,它并不会立刻转化成一个超符号2。
而是从最后一个超符号2之后,进位到倒数第二个超符号2之后。
倒数第二个超符号2的后面有T个普通超符号时,又进位到倒数第三个……
啊,虽然现在只有两个超符号2,但规则应该没错了。
只有当最前面那个超符号2,它后面跟着T个普通超符号时,所有的超符号才最终转化为一个超符号3。
比如现在,永恒的第五个月。
在忙活了整个第四永恒月之后,超符号3终于出现。
不过,注定要再忙活一遍啦。
第一个超符号3后面,跟着T个超符号2,才能转化出第二个超符号3。
而要出现下一个超符号3,则要最后那个超符号3的后面,跟着T个超符号2。
然后进位到倒数第二个超符号3的后面,再进位到倒数第三个,再……
直到第一个超符号3的后面,跟着T个超符号2。
真是永恒折磨的规则呢。
永恒的造物累了,她在第五个月,将进度推进到了超符号T。
……
第六个月,上半年的最后一个月。
在一次超级大坍缩之后,超符号T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极符号1。
这可以理解为“第二阶段”的超符号嘛?或者说,它可以嵌套超符号这个概念本身,什么的。
永恒的造物决定继续等待时间告诉她答案。
第六个月,第二天。
在第二次超级大坍缩之后,极符号1消失了,它变成了T个超符号T。
难道说,这一次的规则不是生长,而是……分裂!
第六个月,第三天。
其中的一个超符号T消失了,变成了T个超符号(T-1),其他的超符号T则不变。
原来如此。
这三天,每一天,超级大坍缩都发生一次。
而每一次坍缩,都导致了超符号的一次降级;每一次降级,高一级别的超符号减少一个,而低一级别的超符号增加T个!
要知道,每次分裂,T都在变化得越来越庞大。
这样的分裂,使低一级别的超符号每次多T个,便代表着低一级别的超符号的数量,在不断突变。
直到耗尽高一级别的超符号,开始消耗低一级别的超符号时,低一级别的数量才终于固定下来。
在这样的固定之后,实际上保证了低一级别的符号数量……多得无法想象,但是仍然有限。
毕竟,最高的那一层超符号是在变少的嘛。
这就是极符号时代的分裂规则。
永恒的造物满怀期待地等待第四天,准备一口气将超级大坍缩推进到T次。
但是第四天,超级大坍缩只发生了一次。
造物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,按理说,现在,极符号的分裂规则已经了然,只要类推就好了,不需要再单独发生一次坍缩。
可坍缩确实只发生了一次。
……难道说,存在其他的规则?
当她望向那些变化着的超符号,发现又一个超符号T消失了,变成了T个超符号(T-1)。
而原本的那些超符号(T-1)全部消失了,它们每一个都分裂为T个,变为了无法想象数量的超符号(T-2)。
是的,每存在多一级的超符号,它都会在下次超级大坍缩时,进行这样的分裂。
逐级向下分裂,直到所有符号分裂为最低等级的普通超符号为止。
就像一个高维度的普朗克粒子,在低维度尺度下展开成无穷无尽的多元宇宙一般……
那些符号组成了层层叠叠,无穷无尽的一座超符号塔。
而直到某一层的超符号,位于这座高塔的顶点,它的数量才终于固定下来——
并在每次超级大坍缩时,分裂其中一个,作为启动大坍缩的“燃料”,化为无穷无尽的低等级符号。
现在,类推规则已经补全,是时候将超级大坍缩推进到T次了。
第五天,T次超级大坍缩,当只剩下普通的超符号时,它们化为了极符号2。
然后,极符号2分裂出T个极符号1,却没有消失。
看起来,它必须分裂到第T次才会继续发生变化呢。
而必须等待现有的极符号1全部分裂为普通的超符号,极符号2才会进行第二次分裂。
这样,下一波的T个极符号1才会出现,它比上一波又多了不知何几的数量。
……
不过,在这次分裂过程中,好像遇到了一点小麻烦。
第一个极符号1,很快分裂到了普通超符号这一级。
然后,接下来的一次超级大坍缩,仅仅令其中一个普通的超符号消失了。
……现在,第一个极符号1已经是一座层层叠叠的符号塔,这个普通的超符号,像是无边宇宙中的一个基本粒子一样,它的消失没有引起任何注意。
可只有永恒的造物知道,它变成了引发爆炸的燃料,令第二个极符号1之下,立刻复制了一座与第一个极符号1一样的超符号塔!
这还不止,随着第一座塔之下,又一个普通超符号的消失,第二座塔的层数直接暴涨了T倍。
直到,第一座塔所有符号消失,第二座塔的最上层才终于开始延续之前的分裂规则。
分裂为最基本的超符号之后,这座塔再一次复制在第三个极符号1之下。
之后,每个最基本的超符号又为第三座符号塔,提供了T层的层数。
还记得粒子展开为多元宇宙的例子吗?
这一次,高维度的粒子,是前一座塔最底层的普通超符号。
低维度的多元宇宙,则是后一座塔本身。
第六天,当极符号2分裂到第T次,它变成了两个极符号2。
每增加一个极符号2,需要这样的分裂发生T次吗。
随着时间规模越来越宏大,这样做看起来已经有些多余了。
现在的这个步骤,虽然又将数字扩大了不知道多少倍,但在宏观的级别上看,就像在一个恒河沙计数的数字上,加上了一个1一样……
数字的大小,以人类的日常概念与眼光来看,天差地别;
数字的宏观“规模”,则几乎没有变化。
第七天,极符号2直接达到T个,并终于升级为极符号3。
极符号3分裂出T个极符号2,却没有消失。
规则与之前完全一样,三生二,二生一。
符号塔的顶层也变为了极符号2,就这样一层一层推演下去……
由于最高层的稳固,便无需担心达到无限的问题。
当最高层分裂一次,下一层便分裂T次,下下一层便分裂……
分裂到最下层,得到的普通超符号,再作为燃料供给下一座符号塔。
完全看不到尽头。
但在永恒上半年的最后一天,这个结构还是顽强地达到了极符号T。
第七个月,第八个月……
一重重新的定义引入,类似时间节点、超符号、极符号以及更多的定义,连这些定义本身都已经达到了T个,而后超越了T个……
造物好像宕机了,她仅仅是机械地重复着,各级的循环又重复了一遍,重复了已经过去的时间T遍,然后重复了……直到无穷个的定义。
而不愿再深究其中的规律,直到第十二个月。
此时,无穷维度宇宙已经不知道多少纪元过去了,时间碾碎了空间,全知与全然无知都不再有分别。
因为一切事物乃至于超越了一切的事物、概念乃至所有的非概念都不存在了。
看到这里,还有人记得这个故事最开始的起点嘛?
是的,唯一不变的是,钻石山还在,鸟儿也还会来。
在某个时间点上,永恒的造物化身成猫妖,登上那座延伸向超越无穷维度宇宙的、无尽的钻石山,寻找一只突然在视界内出现的狐狸。
但变成猫妖的造物太过弱小,导致最终一无所获,只碰到了一只回来的鸟儿。
除此之外,再也没有别的事件发生了。
而现在,永恒已过去一年。
太牛了
我复制的,不是我写的
我不知道作者是谁,你就写undefined吧
啊,这,改不了